搭建外币虚拟信用卡的实用指南

近期,我正在推进外币虚拟信用卡项目的上线,特抽出时间对整个过程进行整理总结,希望能与读者们分享一些经验。

一、项目准备

1)选择卡片类型

在项目初期,我们需要明确卡片的最终使用场景。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商户,还是希望覆盖尽可能多的海外商户?这将影响我们选择预付卡、借记卡或信用卡。海外商户对信用卡的支持程度往往较高,其次是借记卡,最后才是预付卡。我们的项目主要面向B端,涵盖跨境出口电商和海外线上消费,因此选择了企业借记卡,以确保更广的海外商户覆盖。

2)选择发卡通道

明确使用场景后,接下来选择合适的卡组织通常是Visa或MasterCard。大型公司通常可以直接对接发卡机构,而更多企业则选择通过第三方发卡通道。我们的项目选择了一家非银行的发卡机构。

3)选择持卡人账户模型

我们了解到发卡通道通常提供两种持卡人账户模型:鉴权模式和懒人模式。鉴权模式要求我们建立交易系统及时响应交易状态,而懒人模式则简化了这一过程,只需在用户充值时通过接口转账。两者在灵活性和资金压力上有所不同,我的项目采用了懒人模式,以降低运营成本。

二、项目建设

项目准备工作完成后,我们进入实际建设阶段,规划实现以下功能:

1)查看卡片详情

包括卡片余额、完整卡号、CVV、有效期及交易明细。这些信息都通过发卡通道的接口获取。鉴于大部分发卡通道位于海外,接口响应时间可能会较长,因此我们采用了缓存策略,提高用户体验。

2)卡片充值

由于项目为外币卡,充值必须以外币进行。最初的充值方案涉及多个手工转账环节,导致成本高且效率低。在上线前,我们寻求了更合理的充值方案。

3)卡内余额转出

意外得知发卡通道不支持卡片余额转出,我们的这一功能暂时搁置。

4)虚拟信用卡申请

根据发卡通道的需求以及自身业务设计申请流程。

5)充值方案优化

引入收款产品,将收到的款项通过接口转账到资金池账户,从而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资金操作效率。此外,我们引入了用户钱包账户的概念,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管理资金。

6)钱包账户

由于钱包账户的引入,用户将能够查询钱包余额和交易明细,提升了服务质量。

7)对账

重点涉及资金池账户和持卡人交易的对账机制,确保资金流动的透明和安全。

三、项目后续

随着虚拟信用卡一期搭建工作的完成,接下来我们计划实现以下功能,以更好地服务客户:

1)收款账户优化

为每个B端客户提供独立的海外当地收款账户,用于接收电商平台(如Amazon)和收单渠道(如PayPal)的款项,提升资金流转效率。

2)换汇功能

为用户提供钱包账户资产的换汇服务。

3)钱包账户转出

希望利用钱包账户实现资产的转出,提升用户满意度。

👉 野卡 | 一分钟注册,轻松订阅海外线上服务

THE END